利用巧妙的營銷手法打破文化壁壘

試想像以下的情景,當你走進一間擠滿人群的房間,卻只與其中一人交談。這樣做的話,你不但錯過與其他人交談的機會,更無意地排擠了其他人。這種情景就好像企業一樣,如果企業營銷只以某部分背景的人群為針對目標,企業就可能有需要進行兩次或以上的營銷,才能針對到其他人群,使其成為客戶群。

對於營銷而言,跨越文化界限是一件頗困難的事。因為它需要企業去走出自己的安樂窩和世界觀,並需嘗試從一個完全不同的觀點角度去看待事情。不過,如果你想在多元文化的環境底下如我們的城市般,保持一定的競爭力,克服文化界限是最為重要。

能擅用客戶所操的語言

能夠找到一種方式與客戶交流,並讓他們明白你所講,是營銷最重要的第一步。以在香港營商為例,如果企業想得到最大的目標客戶群的青睬,可以利用全球使用密度高的語言去進行營銷,如粵語、普通話、英語等被廣泛應用的語言,只要巧妙地利用這些語言套用在營銷行為上,則自然會達致最佳的效果。

為營銷工作對症下藥

不過,翻譯的實際效用有限。如果你的營銷內容是以英語寫成,然後再翻譯成粵語的話,營銷內容會因為語言上的差別而失去某些意義,反之亦然。通常來說,企業會希望透過精確且快速的方法,把營銷內容訊息傳遞至客戶群。因此,當營銷內容因翻譯而造成的問題,或許會影響營銷效果。

一些聰明的企業會多管齊下地投資不同的營銷項目,並以不同的語言分開建立不同的營銷內容,去針對目標客戶群,此舉無疑令營銷的資源更集中。不過,在一個國家裏,假如20人裏面有一個人,可能因為不懂得閱讀你的粵語廣告而造成他自行按興趣揣摸廣告的營銷內容。這種情況是難免的。

當營銷內容只能以一種語言來表達時,不妨想想通曉雙語的人的想法。如果你希望營銷內容包含某些情感,去打動目標客戶群,你就要考慮利用他們的母語去建構營銷內容。就算有些人很早就通曉第二種語言,他們仍會保留着最強烈的情感與其母語和最初的經歷有關。舉例,當你的營銷內容在不需要任何翻譯的情況下,直接打動客戶的心扉,往往是最奏效。因為客戶買東西時,往往是建基於本身與事物相關的美好回憶或強烈的情感反應。因此,即使是最流利的雙語營銷內容,有時客戶仍需要費時地去了解營銷內容上一些難明之處,而客戶花費在解難的時間,往往就造成你在營銷上的損失。

誰是你的客戶?

試想想以下問題,你的產品服務是否只有說英語的人會喜歡?如果是的話,我可以很肯定以英語為母語,並且生活在香港的你一定比起操粵語的人有不同的成長經歷。

那麼,你的服務和產品是否只對46%能說英語的香港居民有感染力?抑或是對48 %能說普通話的香港居民有感染力?你的營銷內容究竟是關於產品本身,抑或是關於企業本身?如果你不顧上述的一切問題,對其他語言的母語使用者進行營銷的話,這會導致你陷入缺乏市場滲透力的死胡同,並或許需要重新制定你的營銷方法。

在某些情況,簡單地翻譯現有的副本或利用其他語言去創建類近的廣告,是不會為你的營銷帶來甚麼效果。語言是一種方法,令人們了解這個世界的事物,並彌補溝通上的結構,去表達人們所想的事情。你不妨向你所營銷的人群交談和了解他們,反正如果只了解事情的「靶心」,你的營銷思維就只能流於表面而已。